人均音乐人的时代,终于来了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壹仟

在AI音乐的世界里,一首中文歌火了。

这首名叫《We Go!》的歌曲,由音乐大模型Suno生成,一度冲上了热度榜第一,播放量已经超过13万,是目前Suno平台上播放量最高的歌曲之一,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一位网友评论说:“有点像专业的作品了!”

“有点像专业的作品了”这句评语或许会让专业人士们心里一惊,如果AI能直接生成专业作品,那么音乐产业现有的专业分工显然就要天翻地覆了。

对此,Suno的创始人称,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抹平听众和音乐人之间的鸿沟,让每个人都能创作自己的音乐。

A

音乐大模型终于爆了

3月22日,音乐大模型Suno发布V3,并且开放给每个人使用,旋即引爆了互联网。

Suno已经发布了一段时间,但这一次将免费用户的音乐生成时长增加到2分钟,并且有更丰富的定制选项,比如可以定制纯器乐作品。这激发了网友们的使用热情,大量AI生成歌曲蜂拥而至。

其中,一首名叫《We Go!》的中文歌在3月24日发布之后,很快就冲上了热度榜第一。

《We Go!》有着典型的重金属音乐特征和结构,完整度相当高,也因此被不少国外网友分享并热议。一位网友评论:“这是真的吗?完了。”还有一位网友点评:“贝斯和歌词结合的很棒,女声节奏极其自然,AI味低,有点像专业的作品了!”

资深媒体人杨樾也发布了自己用Suno创作的歌曲,获得了大量的转发。他还为此在留下了自己的心得。

过去一年,生成性AI在产生可信的文本、图像甚至视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OpenAI的新Sora工具。但是音频,尤其是音乐,一直落后。

除了Suno,谷歌、Meta、Stability等公司都先后推出过自己的音乐大模型,但都不温不火。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比图文和视频,音乐的机器学习要复杂得多,AI需要理解和模拟复杂的音乐结构、和声、旋律以及节奏等元素,这在技术上是非常复杂的。

音乐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它还包含了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个人情感的表达。而且,人声和音乐的结合,也是一个难点。

随着Suno V3的发布,这一切似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B

Suno是怎么来的?

Suno是一个很年轻的初创团队,成立只有两年。

2022年,机器学习专家米奇·舒尔曼(Mikey Shulman)和他的三位同事决定创办Suno,他们曾在同一家科技公司工作,负责同一个项目的研发。

四人组原本致力于开发一种转录技术,用于记录上市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他们曾经开发过一个文本转语音的工具,但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用户更想要一个音乐生成器。

于是就有了Suno,一个音乐大模型,用户输入音乐提示词,就能生成出相应的乐段。

Suno使用的方法与大型语言模型如ChatGPT相同,它们将人类语言分解成称为标记的离散部分,学习其数百万种用法、风格和结构,然后按需重建它。

2023年年底,Suno正式发布,宣布其目标是帮助任何人创作歌曲,就像在手机上拍照一样容易。

Suno发布之初,受到了一些关注,但反响不大,直到3月24日推出V3,才终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生成乐段时间的延长,人们惊奇的发现,Suno生成的音乐,包括演唱,已经能达到很高的完整度。

Suno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创始人米奇·舒尔曼寄望于全世界有十亿人能每个月花10美元来创作自己的音乐。

米奇·舒尔曼认为,目前音乐听众量远远超过音乐创作者,这是一种“不平衡”,而Suno能够解决这种“不平衡”。

C

音乐人的噩梦

对于Suno V3,专业人士常见的反应是震惊。

Living Colour的吉他手弗农·里德(Vernon Reid)对AI生成歌曲的“令人不安的真实性”表示“惊奇、震惊、恐惧”。独立音乐人达蒙·克鲁科夫斯基(Damon Krukowski)称这是一场“噩梦”。

就连一向鼓励拥抱AI的音乐人Grimes也为此忧虑了:“我不认为我们应该创造那种按一下按键就能完成歌曲的机器或APP。”

音乐人们有理由对此感到震惊,这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一如弗农·里德所说:“那些曾不辞劳苦努力提高技艺的人,将不得不面对他们为之奋斗的宝贵艺术全面自动化”。

音乐听众量远远超过音乐创作者当然是有原因的,一首歌曲,从创作、编曲、录制到最终成为可供听众欣赏的作品,每一步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这些技术需要经年累月的学习和提高。

也因此,音乐行业形成了一套复杂的专业分工,让人类技术、经验、文化在音乐创作中不断衍生和传递,而AI一个按键就斩而断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降低音乐的创作门槛,数字音频工作站(Digital Audio Workshop)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可以在家里录音制作,但音乐的技术门槛并没有降低,行业分工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Suno和类似的音乐大模型正在触发根本性变化,如果一首达到专业水准的歌曲——这显然只是时间问题——能够用AI一键生成,那么如今的专业化分工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从词曲创作者、歌手到制作人、录音室、混音师,没有谁是AI不能取代的。

Suno冲击的不仅是行业分工,还有音乐流媒体。在早前发布的宣传片里,Suno勾勒了这样一个未来的音乐场景:用户不再使用流媒体,而是想听歌的时候,直接用Suno生成。

这就意味着,音乐市场现有的“生产-传播-消费”链条将会彻底打破。

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当下的逻辑来判断未来,以为AI只会取代功能性音乐或者粗制的流量音乐,但或许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如果人人都是创作者,而且逐渐习惯于使用AI来生成自己想听的歌,不再听其他媒介的作品,那么以后由人创作的音乐给谁听?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