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全球AI在词曲创作方面的表现,作曲包括编曲、唱等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如果再往前走几小步,基本上AI原创音乐可以代替音乐行业里一大批从业人员。比如:作曲、编配、器乐演奏、录音、混音、母带、监蓬、艺术总监等等。这些AI在不久的将来,估计大约一年左右可以全部把他们替代掉。这里的作品品质是指标准线以上的品质,不是那种高水平的或大师一级的品质。在任何年代,大师永远只能被模仿不可能被超越,更不用说替代了。如果是那样,他就不是大师了。
在量子计算机没有普及之前,我估计音乐里的作词不太可能会被替代。因为歌曲里的曲是有极强规律、极强的规范标准的,有很多类似的反复,这些有极强规律可循的东西,计算机都可以替代人工的。而歌曲里的歌词虽然也有一定的框架结构,就是我们常规说的曲式,有前奏、间奏、尾奏,主歌、副歌、桥接、前副歌、后副歌、hook等等,这些框架计算机很容易替代人工。但是,歌词里洋溢的意识流、通感等创作的手法和神经组织千变万化,有各种不同的可能和细微的变化,这种细腻的表达计算机很难模拟。尤其是人作为动物的各种个性、随机的亮点和不特定的失误,这个计算机目前还是比较难以把控的。
现在AI作词或者写诗之类的,一般都是给个框架和框架内基础的填充,这些东西是完全不能用于实战的。若想使用这些计算机生成的歌词必须要大刀阔斧地修改,最后基本上和自己从零建起花的时间精力差不多了。从这种意义上说,目前歌词是很难使用AI来创作的,AI最多作为一个辅助。尤其是中国汉语歌词更是如此,古来曲牌可以格式化,而词却千变万化。这种古代歌曲是以词见长的,很多传世的词,只可模仿近乎无法超越。更不用说机器去模拟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了,即便能搞出看上去貌似得词,但是骨子里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歌曲创作里的词创作环节很难被机器替代,也就是说词作者将来有可能不会失业;有可能词创作者将成为未来流行音乐的灵魂角色,因为他可以通过AI轻松做其他周边业务,而无人能轻易代替他的工作。
中西方对音乐的理解可能有所差异,在情绪表达上这个全球应该都是类似的,不同的是有些地方偏向于曲和唱法的律动,有的地方更强调歌词表达的内涵,曲子只是一种辅助。例如中国、东方的流行音乐,会更强调歌词表达的内涵。而欧美很多音乐更强调乐曲本省表达的情绪,辅之以歌词;有的歌曲完全就没有完整得 旋律线,他们更强调节奏和律动。至高水准的作品无论是何种形式都不是AI能染指的,感性的原创不是AI能替代的,具有极强个体色彩的原创不是AI能替代的。被广泛使用并且是重复使用的风格、节奏、旋律、和声等是很容易使用机器替代人工的,尤其是那种千篇一律的口水歌更是机器批量生产的拿手好戏。
从AI音乐的现状分析可以很轻松看到未来音乐的方向。一种是以AI为主的大众娱乐化音乐产品,这些产品不一定粗制滥造,但是,相对比较中庸,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创味道不足。另一种是坚守个性原创,这类作品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或者艺术表达都具有极具个性化特色的艺术价值,这种作品是那种标杆性的作品,可以持久传唱的作品。这种作品在流行以后有可能会变成AI的创作元素。可以这么理解,未来的音乐,一种是原创,一种是复制。没有AI的时候也有这两种基本模式,原创和复制。最终机器将走向何方,不得而知。如果机器有了意识,那时候AI有可能会远远超越所谓的原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