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再次证明:孩子学音乐,对文化课只会有益无害

当孩子们课业负担较重的时候,音乐课等副课便常被主课挤占。

然而,荷兰一项大规模纵向研究发现,多上一些音乐课程能明显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包括推理能力、短期记忆能力、规划能力及自控能力,从而改善学业表现。

该研究由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研究人员组织开展,对来自不同学校的147名儿童进行了跟踪研究。

根据荷兰教育文化科学部制定的结构化音乐教学法及美术教育专家中心的指导意见,这些学校除了常规主课外,还补充性地开设了音乐和视觉艺术课程。

课上,学生们既学习理论知识,也进行实践操作。跟踪研究持续了两年半,之后研究人员评估学生们的学业表现及规划、自控和记忆等多项认知能力。

结果发现,同只参加常规课程的学生相比,上补充性音乐课程和视觉艺术课程的孩子们学业表现较好,认知能力明显改善。

该研究领导者阿图尔·贾施克博士说:“我们相信,多上音乐课确实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也会更聪明。”

音乐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马云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演讲曾刷爆朋友圈:如果我重新设置中国的教育体系,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必须学会唱歌,音乐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忽视的首先就是对于学生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起着促进作用,对陶冶学生情操也有着辅助作用。

从整个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看,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音乐乃至艺术教育都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古希腊学习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音乐等“七艺”,尤其是为后世推崇的雅典教育更致力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男孩子从七岁后就进入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The Music School,又称琴弦学校)学习,音乐教育是其和谐教育和文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教育重在培养“骑士七技”,即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角力。中国古代教育强调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至近现代,践行通识教育更成为各国的共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从音乐教育发展演变看,音乐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类别。

历经数千年发展历史,早已形成了完备的知识、技能体系和传承工具与方式,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

对少年儿童感知、审美、思维、理解、表现能力的形成,对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因此,学校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开展好音乐教育,强化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把音乐教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专业教育;

着力改进音乐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表现、合作,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促进人格健全。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